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共福建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助力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在新起點上開創新局面,9月9日,中共國家稅務總局福建省稅務局委員會推出進一步發揮稅收職能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11項舉措。
1、強化創新驅動發展
助力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用足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激發創新動力,促成培養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落實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稅收政策,鼓勵創投機構加大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企業發展的生態環境。
2、助推產業優化升級
助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聚焦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5G等領域推行“一企一策” “一對一”” “點對點”幫扶等服務措施。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全面落實部分先進制造業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積極與財政、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協調對接,開通退稅“綠色通道”。落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鼓勵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換代,引導企業加大投資力度。落實兼并重組稅收政策,扶持企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加強專項調研,推動物流、金融、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提速增質。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積極支持新業態新產業發展。
3、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更加注重在“六穩”“六?!贝缶种新鋵崪p稅降費,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強落實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大力貫徹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小微企業普惠性減免等重點稅費優惠政策。做好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等政策延期至年底的落實工作的同時,用活用好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優惠,鼓勵減免物業租金。深化“銀稅互動”,繼續加強與銀保監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助力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深入開展上下游企業供需分析,為購銷雙方按市場化原則進行對接提供精準服務,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4、促進保障改善民生
精準高效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扶貧捐贈等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與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收優惠政策相結合,助力同時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兩場戰役”。落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強化落實重點群體、退役士兵創業就業定額稅收扣減政策,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隨軍家屬創業就業政策及安置殘疾人稅收優惠政策。不折不扣執行疫情期間免征公共交通服務、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行業增值稅等政策,提振行業信心,通過促進消費進一步服務民生、拉動經濟。
5、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全面落實農、林、牧、漁業項目減免稅優惠,落實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稅收優惠政策,助力農業發展。切實落實暫免征收農村居民擁有并主要在農村地區使用的摩托車、三輪汽車和低速載貨汽車車船稅,減半征收農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耕地占用稅,減免農村居民搬遷耕地占用稅,切實減輕農民稅收負擔。落實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享受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落實農村電網維護費、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稅收優惠,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免征契稅、印花稅優惠政策,支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6、助力對外開放超越
健全稅收服務機制,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稅收投資指南的更新和宣傳。認真執行稅收協定,積極推動預約定價談簽工作,及時解決涉稅爭議,避免雙重征稅。落實境外投資者以利潤再投資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優惠政策,促進外商增資擴股。持續實施動態調整出口企業分類管理,全面推行出口退稅無紙化申報管理,落實簡化辦稅流程。扎實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充分發揮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無票免稅”政策效應。持續配合商務等部門推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向全省縱深試點,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引導符合條件的經營者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貨物。
7、助力生態省份建設
扎實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揮稅收杠桿作用,通過稅收政策引導鼓勵能源企業加大投資、轉型升級。落實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購置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額10%抵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等相關政策。落實資源稅、環保稅優惠政策,支持綠色發展,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支持新能源企業產業發展,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8、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落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免征2020年文化事業建設費。推進文化企業轉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后,可享受五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房產稅等稅收優惠。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中資產評估增值、資產轉讓或劃轉涉及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契稅等,符合現行規定的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文化創意產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企業為獲得創新性、創意性、突破性的產品進行創意設計活動而發生的相關費用,可享受稅前加計扣除優惠政策。
9、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深入貫徹《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務院令第722號),對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0〕24號),制定相關措施,持續壓縮納稅時間、持續降低稅費負擔和持續提升政務服務,配套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和推廣“非接觸式”辦稅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增強稅務執法制度執行力和公信力,推進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提升我省稅收營商環境水平。根據稅務總局部署,全面推行增值稅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版),啟動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工作,逐步實現所有發票電子化。
10、助力閩臺融合發展
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全面提升對臺企臺胞的個性化稅收服務水平,確保各項惠臺稅收政策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建立健全臺企臺胞涉稅訴求渠道,切實維護好臺企臺胞合法稅收權益。深入調研分析兩岸稅制差異,為進一步深化閩臺融合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持續落實福建自貿區現有創新服務舉措,積極借鑒“長三角一體化”、國內其他自貿區建設等經驗,不斷探索和推廣我省自貿區稅收管理服務新模式。支持平潭新一輪開放開發,積極向中央爭取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擴圍和延長執行期限等優惠政策。
11、加強黨建統領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是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全省各級稅務局黨委要充分認識其重大意義和內涵,要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兩個維護”,持續改進作風,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要落深落細落實省委的工作部署,強化責任擔當,細化工作措施,把各項稅費優惠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的同時,堅持依法規范組織收入原則不動搖,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以實際行動支持和促進我省向高質量發展超越邁進。
來源:福建稅務
為深入學習貫徹中共福建省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積極發揮稅收職能作用,助力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在新起點上開創新局面,9月9日,中共國家稅務總局福建省稅務局委員會推出進一步發揮稅收職能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11項舉措。
1、強化創新驅動發展
助力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成長加速機制,用足用好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等稅收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激發創新動力,促成培養一批核心技術能力突出、集成創新能力強的創新型領軍企業。落實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稅收政策,鼓勵創投機構加大投資初創科技型企業,營造有利于科技型企業發展的生態環境。
2、助推產業優化升級
助力發展數字經濟產業,聚焦區塊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能源、5G等領域推行“一企一策” “一對一”” “點對點”幫扶等服務措施。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全面落實部分先進制造業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積極與財政、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協調對接,開通退稅“綠色通道”。落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政策,鼓勵企業固定資產更新換代,引導企業加大投資力度。落實兼并重組稅收政策,扶持企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加強專項調研,推動物流、金融、旅游等現代服務業提速增質。堅持包容審慎監管,積極支持新業態新產業發展。
3、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更加注重在“六穩”“六?!贝缶种新鋵崪p稅降費,主動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強落實普惠性減稅降費政策,大力貫徹執行下調增值稅稅率、階段性減免社保費、小微企業普惠性減免等重點稅費優惠政策。做好免征中小微企業養老、失業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減免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等政策延期至年底的落實工作的同時,用活用好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減免優惠,鼓勵減免物業租金。深化“銀稅互動”,繼續加強與銀保監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合作,助力緩解企業資金壓力。發揮稅收大數據作用,深入開展上下游企業供需分析,為購銷雙方按市場化原則進行對接提供精準服務,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4、促進保障改善民生
精準高效落實易地扶貧搬遷、扶貧捐贈等脫貧攻堅稅收優惠政策,與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稅收優惠政策相結合,助力同時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脫貧攻堅戰“兩場戰役”。落實個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強化落實重點群體、退役士兵創業就業定額稅收扣減政策,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隨軍家屬創業就業政策及安置殘疾人稅收優惠政策。不折不扣執行疫情期間免征公共交通服務、餐飲住宿、旅游娛樂、文化體育等行業增值稅等政策,提振行業信心,通過促進消費進一步服務民生、拉動經濟。
5、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全面落實農、林、牧、漁業項目減免稅優惠,落實金融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農戶小額貸款利息收入稅收優惠政策,助力農業發展。切實落實暫免征收農村居民擁有并主要在農村地區使用的摩托車、三輪汽車和低速載貨汽車車船稅,減半征收農村居民占用耕地新建住宅耕地占用稅,減免農村居民搬遷耕地占用稅,切實減輕農民稅收負擔。落實國家重點扶持的公共基礎設施項目享受企業所得稅“三免三減半”優惠政策,落實農村電網維護費、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稅收優惠,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免征契稅、印花稅優惠政策,支持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6、助力對外開放超越
健全稅收服務機制,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稅收投資指南的更新和宣傳。認真執行稅收協定,積極推動預約定價談簽工作,及時解決涉稅爭議,避免雙重征稅。落實境外投資者以利潤再投資暫不征收預提所得稅優惠政策,促進外商增資擴股。持續實施動態調整出口企業分類管理,全面推行出口退稅無紙化申報管理,落實簡化辦稅流程。扎實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充分發揮跨境電商零售出口“無票免稅”政策效應。持續配合商務等部門推動“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向全省縱深試點,積極開展政策宣傳,引導符合條件的經營者以“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貨物。
7、助力生態省份建設
扎實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發揮稅收杠桿作用,通過稅收政策引導鼓勵能源企業加大投資、轉型升級。落實資源綜合利用增值稅即征即退、購置環境保護、節能節水、安全生產等專用設備投資額10%抵免企業所得稅應納稅額等相關政策。落實資源稅、環保稅優惠政策,支持綠色發展,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支持新能源企業產業發展,至2022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
8、助力文化產業發展
落實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免征2020年文化事業建設費。推進文化企業轉制,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后,可享受五年內免征企業所得稅、房產稅等稅收優惠。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中資產評估增值、資產轉讓或劃轉涉及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契稅等,符合現行規定的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政策。落實文化創意產業所得稅優惠政策,企業為獲得創新性、創意性、突破性的產品進行創意設計活動而發生的相關費用,可享受稅前加計扣除優惠政策。
9、優化稅收營商環境
深入貫徹《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國務院令第722號),對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0〕24號),制定相關措施,持續壓縮納稅時間、持續降低稅費負擔和持續提升政務服務,配套抓好深化“放管服”改革、“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和推廣“非接觸式”辦稅等重點工作。進一步優化稅務執法方式,增強稅務執法制度執行力和公信力,推進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提升我省稅收營商環境水平。根據稅務總局部署,全面推行增值稅電子發票公共服務平臺(優化版),啟動增值稅專用發票電子化工作,逐步實現所有發票電子化。
10、助力閩臺融合發展
加強政策宣傳力度,全面提升對臺企臺胞的個性化稅收服務水平,確保各項惠臺稅收政策措施落實到戶到人。建立健全臺企臺胞涉稅訴求渠道,切實維護好臺企臺胞合法稅收權益。深入調研分析兩岸稅制差異,為進一步深化閩臺融合發展積極建言獻策。持續落實福建自貿區現有創新服務舉措,積極借鑒“長三角一體化”、國內其他自貿區建設等經驗,不斷探索和推廣我省自貿區稅收管理服務新模式。支持平潭新一輪開放開發,積極向中央爭取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擴圍和延長執行期限等優惠政策。
11、加強黨建統領
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是新時代新福建建設征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全省各級稅務局黨委要充分認識其重大意義和內涵,要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全面加強黨的領導,落實“兩個維護”,持續改進作風,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要落深落細落實省委的工作部署,強化責任擔當,細化工作措施,把各項稅費優惠措施不折不扣落實到位的同時,堅持依法規范組織收入原則不動搖,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以實際行動支持和促進我省向高質量發展超越邁進。
來源:福建稅務